标签:
百家佛寺敬香文化 |
分类: 佛教文化杂谈记 |
2013年3月的阴阳双历比较巧合。公历的3月19日是农历的二月初八,恰逢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而农历的二月十九日又是公历的3月30日,是观音菩萨的佛诞日。春暖花开的农历二月(一般与公历3月叠合)也是佛教节日较多的一个月:农历二月十五3月26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涅槃日,二月廿一4月1日是普贤菩萨的佛诞日。我想之所以将这么多的佛诞与佛节放在农历二月这应该与寒冬已过,佛祖鼓励僧侣、信众、香主们更多地开启全年的佛事活动,参与佛教庙会,加强交流学习有关。
前日,接到好友来电,问这个月如此多的佛诞日,圆满了多年夙愿在家供了观音菩萨,询问究竟该如何在佛前供物与敬香。我答在我写的《北京百家佛寺寻踪》中有不少关于佛教文化的知识简介可作一寻。可回顾一看,由于篇幅有限,有不少内容在出版前被编辑删节了,甚为可惜。所以借着今天是释迦牟尼的出家日,写篇“参访佛教寺院应如何敬香?”的博文,以方便广大信众们研习到佛寺中或者在家中如何向佛菩萨供物与敬香。
由今日此文始,在我的善无畏博客中正式开启“佛教文化杂谈记”版块,希望能为更多的佛教与旅游爱好者在去参访游历各家佛寺前作一知识上的普及和理论上的准备。
我国民间历来有在春节、佛菩萨圣诞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到寺院上香礼佛的习俗。佛教寺院是广大信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历来就有在寺院上香礼佛可祈福求安的说法。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在寺院佛像前或者家中供堂供养佛、菩萨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这六种供养分别代表着精进(毗梨耶)、布施(檀那)、智慧(般若)、持戒(尸罗)、忍辱(羼提)和禅定(禅那)等六度,其中上香供养仅为其中之一。六度译自“六波罗蜜多”,是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暨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径,所以讲敬香即代表了以精进法门到达彼岸的修行方法。
香,在佛教文化和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去寺院礼佛,以敬香来表达我们的虔诚和恭敬,这应该是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愿力、慈悲心和菩提心的体现。因此,每一柱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
上香的含义是: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
敬香,通常用单数,一枝或三枝。一枝表示一心向佛;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者表示戒、定、慧;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礼拜佛菩萨,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亦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贱,却贵在心诚无住。佛、菩萨并不会嗜好世间的所谓高香、贵香,那些动辄标价上万的香火并未真正供养了“佛、法、僧”,也未必真正增进了“戒、定、慧”,这些以金钱可标识的只是俗世中的手段而已,与敬香本身无关。佛、菩萨最喜欢的是佛弟子们的戒、定真香,也就是来自于个人修行和素养的佛供,上香本身只是仪轨,关键在于上香人的内心。
敬三支香正确的做法是:将香点燃后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再入殿恭敬礼佛。
佛门礼佛敬香,历史悠远。香的种类不胜枚举,经论上也有记载。《瑜珈师地论》卷三中说:香“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也。”在《法华经》第六中仅花香就列举出:须曼那花香、提花香、茉莉花香、瞻萄花香、波罗蜜花香、青莲花香、白莲花香、旃檀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曼陀罗香、摩诃曼阳罗花香、曼殊沙花香、摩河曼殊沙花香等十四种之多。
结论:各位功德主和信众们在前往佛教寺院中敬香时,请不要追求敬的香数量很多,也不要追求所谓的高香或者贵香。佛教是修心的哲学,不讲求形式和表象,佛菩萨更不会因为你买的香多或香贵就会多保佑你一些或者多给予你一些,如果这是佛菩萨的行事原则的话,岂不是与贪污腐败异曲同工了吗?佛菩萨神圣不可玷污,更不会受你的贿赂,也不愿意你只在形式上徒费银两,却未能在内心里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虔敬三柱香,供养佛法僧;内心常清净,真如戒定慧。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敬香供养方式,仅供各位施主、善知识们参考。